重庆三峡学院339农业知识综合一考研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一
科目代码
339
命题方式
自命题
试卷满分
考试时
150分
180 分钟
考试方式
闭卷、笔试
试卷内容结构
土壤学 50 分、植物生理学 50 分、农业生态学 50 分
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30%、简答题 40%、论述题 30%
考试目标
《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和土壤学课程。要求考
生掌握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和土壤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学科
发展动态;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考试内容和要求
《植物生理学》(第一部分,50 分)
一、考试要求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
的学科,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和主要实验的原理与方
法,并能运用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判断、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
(一)植物水分生理
1.植物含水量及水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2.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生理作用
3.根系吸水的部位与途径
4.蒸腾作用的概念与方式
5.气孔蒸腾(气孔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影响气孔运动的外界因素)
6.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合理灌溉的指标、节水灌溉方法、合理灌溉的意义)
(二)植物的矿质营养
1.植物必需元素的标准及分类2.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
3.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4.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叶片营养)
5.矿质元素在体内的运输和分配
6.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作物需肥特点、施肥的指标、发挥肥效的措施)
(三)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2.叶绿体的结构与光合色素
3.光能吸收与传递
4.光合电子传递链与光合磷酸化(概念、类型)
5.C3途径、C4途径和CAM途径
6.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7.目前大田作物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
8.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四)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2.植物呼吸代谢途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
3.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基本概念
4.影响呼吸作用的内外因素
5.呼吸作用与作物栽培
6.呼吸作用与种子贮藏
7.呼吸作用与果蔬保鲜
(五)植物生长物质
1.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种类
2.生长素代谢和极性运输
3.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油菜素甾醇类的生理作用
4.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及其应用
(六)植物生长生理
1.种子萌发的概念及生理生化变化
2.植物营养器官生长的周期性
3.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4.植物的光形态建成(光敏色素及其作用)
5.植物的运动(向性运动、感性运动)
(七)植物生殖生理
1.幼年期与花熟状态
2.光周期现象及光周期反应的类型
3.光周期诱导及感受部位
4.春化作用的概念及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
5.光周期与春化作用理论的实践应用
6.花器官形成的生理生化变化
7.花粉和柱头的生活力
8.花粉和柱头的相互识别
(八)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1.种子发育过程中主要有机物的变化
2.果实的生长特点
3.肉质果实成熟时有机物质的转化
4.种子休眠的原因与破除方法
5.植物衰老的类型与意义
6.器官脱落的概念和类型(九)植物的逆境生理
1.逆境的概念及种类
2.逆境对植物的危害
3.冷害概念和植物的抗冷性
4.冻害概念和植物的抗冻性
5.旱害的概念和类型
6.干旱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7.植物的抗旱性与提高植物抗旱性的措施
《农业生态学》(第二部分,50 分)
一、考试要求
农业生态学部分主要考查考生掌握农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情况。
具体包括农业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并能运用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解决农业
生产中发生的问题。
二、考试内容
1.绪论
掌握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动
态和现状及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2.农业的基本生态关系
掌握个体生态学基本定义和基本理论;种群的结构、动态、种间关系及种群的生活史对策
和种群调节;群落的基本特征、结构、演替和协同进化;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流及基本类型。
了解景观生态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及其相关理论。
3.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营养结构和时间结构;重点掌握与
农业生态系统水平结构、垂直结构、营养结构和时间结构对应的生产实践模式方法及案例。
4.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
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辅助能定义及特定和能量效率;重点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和
次级生产中能流高效利用的过程和途径。
5.农业生态系统的物流
掌握农业生态系统中碳、氮、磷、钾以及硫的循环过程及控制各元素的平衡措施,农业生
态系统中的水循环特点及节水农业措施;了解农业生态系统中污染物的流动和累积。
6.农业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和资金流
了解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环节和过程;重点掌握农业生态系统中信息流和资
金流的调控特点。
7.农业资源与区域环境
掌握世界各国对未来农业的发展实践和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的关键措施;了解农业资
源的定义及分类;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区域特点和资源问题。
8.农业发展的生态轨迹
掌握世界各国对未来农业的发展实践和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的关键措施;了解农业发
展阶段和生态农业方向。
9.生态农业建设规划
掌握生态规划的概念和一般步骤、生态农业建设规划的概念及主要步骤与内容;了解生态
农业规划典型案例分析。
10.生态农业的模式与技术体系
掌握各种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体系,具体包括生态制约模式,循环模式,减少环境污染模
式等;了解生态农业模式的区域特点和区域典型。
《土壤学》(第三部分,50 分)
一、考试要求
土壤学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和性质、土壤环境过
程、土壤退化与保护和管理等部分,要求考生对土壤学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理解,能够系
统地掌握土壤形成、土壤性质、土壤退化与管理等内容,掌握土壤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考试内容
(一)绪论
1.土壤的基本概念
2.土壤的主要功能
3.近代土壤学科的发展及主要观点
(二)土壤矿物质
1.了解原生矿物组成,次生矿物组成
2.掌握土壤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
3.掌握铝硅酸盐粘粒矿物的构造特征
(三)土壤有机质
1.了解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2.掌握矿化过程、腐殖化过程的概念
3.了解腐殖质形成的两个阶段
4.掌握土壤有机质的养分、保肥性能以及促进团粒结构形成等方面的重要性
(四)土壤生物
1.了解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
2.掌握环境条件变化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3.掌握菌根对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影响
(五)土壤水、空气和热量
1.掌握土壤水含量的表示方法
2.掌握土水势及其定量表示
3.掌握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概念及永久萎蔫点的概念
4.了解土壤空气的组成和含量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六)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
1.掌握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综合作用
2.掌握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及其对土壤形成和营养元素循环的影响
(七)土壤结构与力学性质
1.掌握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2.掌握砂土、壤土、粘土的理化特性及不同质地土壤的利用改良
3.掌握土壤的物理机械性、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塑性值、土壤耕性等基本概念
(八)土壤胶体表面化学
1.掌握土壤胶体、永久电荷、可变电荷等概念
2.掌握交换性阳离子和阳离子交换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
的因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的盐基饱和度
(九)土壤溶液化学反应
1.掌握活性酸、潜性酸、交换性酸度、水解性酸度等概念
2.了解土壤碱度的概念,衡量土壤碱度的指标,碱性土的成因
3.掌握土壤缓冲性能概念及产生缓冲性能的原因,影响缓冲能力的因素
4.了解土壤反应对土壤微生物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十)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掌握土壤碳循环,土壤碳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2.掌握土壤氮形态状况及调节原理
3.掌握土壤中磷的形态及有效性影响因素
(十一)土壤肥力与养分管理
1.掌握土壤肥力的概念及其与土壤养分、土壤生产力的区别与联系
2.了解土壤养分在土—液、土—根界面上的转化、移动的主要控制机理
(十二)土壤污染与修复
1.掌握土壤污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类型
2.掌握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原因、防治及治理途径(十三)土壤质量与农产品安全
1.掌握土壤质量的概念
(十四)土壤退化与生态恢复
1.掌握土壤退化的基本概念
2.掌握我国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及退化的现状,防治及治理措施
参考书目
1.王小菁,《植物生理学》(第 8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骆永明,《农业生态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3.徐建明,《土壤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