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真题答案 怎么复习

.同步通信之所以比异步通信具有较高的传输频率,是因为同步通信_____。

A.不需要应答信号

B.总线长度较短

C.用一个公共时钟信号进行同步

D.各部件存取时间比较接近

【答案】ABCD查看答案

【解析】ABCD都是同步通信传输频率较高的原因。

9.在集中式总线仲裁中,方式响应时间最快,方式对_____最敏感。

A.菊花链方式

B.独立请求方式

C.电路故障

D.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

【答案】ABC查看答案

【解析】链式查询方式的缺点是对询问链的电路故障很敏感。独立请求方式的优点是响应时间快。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中,每次计数从“0”开始,各设备的优先次序与链式查询法相同,优先级固定。每次从中止点开始,每个设备使用总线的优先级相等。

10.采用串行接口进行7位ASCII码传送,带有一位奇校验位、1位起始位和1位停止位,当波特率为9600波特时,字符传送速率为_____。

A.960

B.873

C.1371

D.480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波特率和传送数据的位数,计算字符传送速率=9600/(7+1+1+1)=960字符/秒。

11.系统总线中地址线的功能是_____。

A.选择主存单元地址

B.选择进行信息传输的设备

C.选择外存地址

D.指定主存和I/O设备接口电路的地址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地址线用来传送主存和设备的地址。

12.系统总线中控制线的功能是_____。

A.提供主存、I/O接口设备的控制信号和响应信号

B.提供数据信息

C.提供时序信号

D.提供主存、I/O接口设备的响应信号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控制线用来指明数据传送的方向(存储器读、存储器写、I/O读、I/O写)。

13.说明存储器总线周期与I/O总线周期的异同点。

答:存储总线周期用于对内存读写,I/O总线周期用于对接口中的端口进行读写。

14.PCI是一个与处理器无关的_____,它采用_____时序协议和_____式仲裁策略,并具有能力。

A.集中

B.自动配置

C.同步

D.高速外围总线

【答案】D,C,A,B。查看答案

15.PCI总线的基本传输机制是猝发式传送。利用_____可以实现总线间的_____传送,使所有的存取都按CPU的需要出现在总线上。PCI允许_____总线_____工作。

A.桥

B.猝发式

C.并行

D.多条

答:A,B,D,C。

16.InfiniBand是一个高性能的_____标准,数据传输率达_____,它可连接_____台服务器,适合于高成本的_____计算机的系统。

A.I/O

B. 30GB/s

C. 64000

D.较大规模

【答案】A,B,D,C查看答案

17.PCI总线中三种桥的名称是什么?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答:(1)PCI总线体系结构中的三种桥,即Host/PCI桥、PCI/LAGACY总线桥、PCI/PCI桥。

(2)桥连接两条总线,使彼此间相互通信。桥又是一个总线转换部件,可以把一条总线的地址空间映射到另一条总线的地址空间上,从而使系统中的任意一个总线主设备都能看到通向的一份地址表。

18.何谓分布式仲裁?画出逻辑结构示意图进行说明。

答:分布式仲裁不需要集中的总线仲裁器,每个潜在的主方功能模块都有自己的仲裁号和仲裁器。当它们有总线请求时,把它们唯一的仲裁号发送到共享的仲裁总线上,每个仲裁器将仲裁总线上得到的号与自己的号进行比较。如果仲裁总线上的号大,则它的总线请求不予响应,并撤消它的仲裁号。最后,获胜者的仲裁号保留在仲裁总线上。显然,分布式仲裁是以优先级仲裁策略为基础。逻辑结构如图6-25所示:


图6-25 分布式仲裁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19.总线的一次信息传送过程大致分哪几个阶段?若采用同步定时协议,请画出读数据的同步时序图。

答:总线的一次信息传送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请求总线、总线仲裁、寻址(目的地址)、信息传送、状态返回(或错误报告)。读数据同步时序图如图6-26所示:


图6-26 读数据同步时序图

20.某总线在一个总线周期中并行传送8个字节的信息,假设一个总线周期等于一个总线时钟周期,总线时钟频率为70MHz,总线带宽是多少?

答:每个总线周期并行传送8字节,则总线带宽为:70MHz×8=560MHz/s。

21.比较PCI总线和InfiniBand标准的性能特点。

答:(1)PCI总线是当前使用的总线,是一个高带宽且与处理器无关的标准总线,又是重要的层次总线。它采用同步定时协议和集中式仲裁策略,并具有自动配置能力,适合于低成本的小系统,因此在微型机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正在发展的InfiniBand标准,追求高端服务器市场的最新I/O规范,是一种基于开关的体系结构,可连接多达64000个服务器、存储系统、网络设备,能替代当前服务器中的PCI总线,数据传输率达30GB/s,因此适合于高成本的较大规模计算机系统。

第7章 外存与I/O设备

1.计算机的外围设备是指_____。

A.输入/输出设备

B.外存储器

C.输入/输出设备及外存储器

D.除了CPU和内存以外的其他设备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计算机系统中除CPU和主存外的每一部分都可作为一个外围设备来看待。通常外围设备由存储介质、驱动装置、控制电路组成。

2.打印机根据印字方式可以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在_____类打印机中,只有_____型打印机能打印汉字,请从下面答案中选择填空。

A.针型打印机

B.活字型打印机

C.击打式

D.非击打式

【答案】C,D,C,A查看答案

【解析】打印机按印字原理分,分为击打式和非击打式两大类,能打印汉字的是击打类中的针形打印机,它是利用机械作用使印字机构与色带和纸相撞击打印字符。

3.一光栅扫描图形显示器,每帧有1024×1024像素,可以显示256种颜色,问刷新存储器容量至少需要多大?

答:刷新存储器的容量由图像分辨率和灰度级决定,即刷存容量=分辨率×颜色深度=1024×1024×1B=1MB。

4.一个双面CD-ROM光盘,每面有l09道,每道9个扇区,每个扇区存储5128,请求出光盘格式化容量。

答:光盘格式化容量=2×100×9×512B=900KB。

5.试推导磁盘存储器读写一块信息所需总时间的公式。

答:设读写一块信息所需时间为tB,平均找道时间为ts,平均等待时间为tl,读写一块信息的传输时间为tm,则

tB = ts + tl + tm

假设磁盘以每秒r的速率旋转,每条磁道容量为N个字,则数据传输率=rN个字/秒

假设每块的字数为n,因而一旦读写头定位在该块起始端,就能在tm≈(n/rN)秒的时间传输完毕。

tl是磁盘旋转半周的时间,tl = (1/2r)秒,由此可得磁盘存储器读写一块信息所需总时间为:


6.某双面磁盘,每面有220道,已知磁盘转速r=4000转/分,数据传输率为l850008/s,求磁盘总容量。

答:数据传输率Dr=磁盘转速n(转/秒)×每条磁道容量N(字节),则

N=185000B/s÷(4000转/分÷60)=2775B

故磁道总容量=2×220×2775=1221000B。

7.某磁盘存储器转速为3000转/分,共有4个记录面,每道记录信息为122888,最小磁道直径为230mm,共有275道。问:

(1)磁盘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是多少?

(2)最高位密度与最低位密度是多少?

(3)磁盘数据传输率是多少?

(4)平均等待时间是多少?

(5)给出一个磁盘地址格式方案。

答:

(1)磁盘存储器的存储容量=4×275×12288B=13516800B。

(2)最小磁道半径R1=230÷2=115mm,故最小磁道长度为2πR1=2×3.14159×115=722.57mm,所以最高位密度=12288÷722.57=17B/mm;

最大半径R2=R1+275÷5=115+55=170mm,故最大磁道长度为2πR2=2×3.14159×170=1068mm,所以最低位密度=12288÷1068=11.5B/mm。

(3)根据公式磁盘数据传输率c=r×N,r=3000÷60=50转/秒,N=12288字节/道,所以c=50×12288=614400B。

(4)平均等待时间=旋转一圈时间的一半=1/2r=1÷(2×50)=10ms。

(5)设每个扇区为512字区,则12288÷512=24,所以扇区地址为5位;

因记录面为4,所盘面地址为2位,道数为275,所以柱面地址为9位,因此整个磁盘地址格式为16位,即柱面号(9位)盘面号(2位)扇区号(5位)。

8.已知某磁盘存储器转速为2400转/分,每个记录面道数为200道,平均找道时间为60ms,每道存储容量为96Kb,求磁盘的存取时间与数据传输率。

答:磁盘的平均存取时间=平均找道时间+平均旋转等待时间

=60ms+60s÷(2×2400)=60ms+12.5ms=72.5ms。

因为每道容量为96Kb,而磁盘存储器转速为2400转/60秒=40转/秒,所以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96Kb×40=3840Kb/秒=480KB/秒。

9.磁带机有9道磁道,带长600m,带速2m/s,每个数据块1KB,块间间隔14mm,若数据传输率为1280008/s,试求:

(1)记录位密度;

(2)若带的首尾各空2m,求此带最大有效存储容量。

答:(1)根据公式数据传输率C=D×V,其中D为记录位密度,V为线速度,故记录位密度D=C÷V=128000B/s÷2m/s=64000B/m=64B/mm。

(2)传送一个数据块所需的时间为t=1024B÷128000B/s=1/125s,

一个数据块占用长度为l=v×t=2m/s×1/125s=0.016m=16mm,

每块间隙l1=14mm,数据块总数为:(600-2×2)m÷(l+l1)=596×1000÷30=19866块,

故磁带存储器有效存储容量为19866块×1KB/块=19866KB。

10.一台活动头磁盘机的盘片组共有20个可用的盘面,每个盘面直径18英寸,可供记录部分宽5英寸,已知道密度为l00道/英寸,位密度为1000位/英寸(最内道),并假定各磁道记录的信息位数相同。试问:

(1)盘片组总容量是多少兆(106)位?

(2)若要求数据传输率为1MB/s,磁盘机转速每分钟应是多少转?

答:(1)道密度为100道/英寸,而可供记录的部分宽5英寸,所以磁道数为:5×100=500道;又因最内圈磁道直径:18-2×5=8英寸,所以其周长:8×3.14=25.12英寸;道容量=8×3.14×1000÷8=3140B/道。面容量=3140×500=1570000B/面,盘片组总容量为1570000×20=3140000B。

(2)数据传输率已知,根据公式数据传输率=每道字节数×每秒转速,可求得每分钟转速=数据传输率×60÷每道字节数=1024×1024B/s×60s÷3140B/道=20036转/分。

11.有一台磁盘机,其平均找道时间为30ms,平均旋转等待时间为10ms,数据传输率为5008/ms,磁盘机上存放着1000件每件30008的数据。现欲把一件件数据取走,更新后再放回原地,假设一次取出或写入所需时间为

T=平均找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数据传送时间

另外,使用CPU更新信息所需的时间为4ms,并且更新时间同输入输出操作不相重叠。试问:

(1)更新磁盘上全部数据需多少时间?

(2)若磁盘机旋转速度和数据传输率都提高一倍,更新全部数据需多少时间?

答:(1)更新一件数据的时间T=30+10+3000÷500+4=50ms,故更新磁盘上全部数据需:50ms×1000=50s。

(2)若磁盘机旋转速度和数据传输率都提高一倍,更新一件数据的时间为T=30+5+3000÷1000+4=42ms,全部数据更新所需时间=42ms×1000=42s。

12.有如下六种存储器:主存、高速缓存、寄存器组、CD-ROM存储器、M0磁盘和活动头硬磁盘存储器,要求:

(1)按存储容量和存储周期排出顺序;

(2)将有关存储器排列组成一个存储体系;

(3)指明它们之间交换信息时的传送方式。

答:(1)按容量从小到大排序:

寄存器组—高速缓存—CD-ROM存储器—MO磁盘—主存—活动头硬磁盘存储器

按存储周期从小到大可排为:

寄存器组—高速缓存—主存—活动头硬磁盘存储器—MO磁盘—CD-ROM存储器

(2)高速缓存—主存—活动头硬磁盘存储器可构成一个三级存储体系。

(3)高速缓存与主存之间的数据交换方式为猝发式,以块为单位;主存与硬盘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常用DMA方式。

13.CRT的显示适配器中有一个刷新存储器,说明其功能。刷存的容量与什么因素有关?若CRT的分辨率为l024×1024像素点,颜色深度为24位,问刷新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是多少?

答:刷新存储器用于存放待显示的字符的ASCII和属性码或图形状态下的每个像素的颜色值。其容量与显示器的分辨率和颜色设置有关。若CRT的分辨率为1024×1024个像素点,颜色深度为24位(3位二进制码表示),则刷新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是:1024×1024×3B=3MB。

14.刷新存储器的重要性能指标是它的带宽。若显示工作方式采用分辨率为l024× 768,颜色深度为24位,帧频(刷新速率)为72Hz,求:

(1)刷新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是多少?

(2)刷新存储器的带宽是多少?

答:(1)颜色深度24位,使用3位二进制码表示,故刷新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是:1024×768×3=2.25MB。

(2)刷新存储器的带宽=分辨率×每个像素点颜色深度×刷新速度=1024×768×3B×72/s=165888KB/s=162MB/s。

第8章 输入输出系统

1.如果认为CPU等待设备的状态信号是处于非工作状态(即踏步等待),那么在下面几种主机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中:______主机与设备是串行工作的;______主机与设备是并行工作的;______主程序与设备是并行运行的。

A.程序查询方式

B.程序中断方式

C.DMA方式

【答案】A,B,C查看答案

2.中断向量地址是______。

A.子程序入口地址

B.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

C.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指示器

D.例行程序入口地址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中断向量地址是利用硬件产生的,再由向量地址找到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3.利用微型机制作了对输入数据进行采样处理的系统。在该系统中,每抽取一个输入数据就要中断CPU一次,中断处理程序接收采样的数据,将其放到主存的缓冲区内。该中断处理需时x秒,另一方面缓冲区内每存储n个数据,主程序就将其取出进行处理,这种处理需时y秒。因此该系统可以跟踪到每秒______次的中断请求。

A.n/(n×x+y)

B.n/(x+y)·n

C.min(1/x,n/y)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该系统中,每抽取一个输入数据要中断CPU一次,n个数据共有n次中断请求,每次处理中断需要x秒,n个数据的处理需要y秒,故n次中断共耗费(n×x+y)秒,即每秒n/(n×x+y)次中断请求。

4.采用DMA方式传送数据时,每传送一个数据就要占用一个______的时间。

A.指令周期

B.机器周期

C.存储周期

D.总线周期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外围设备可以利用DMA方式直接访问内存,每传送一个数据占用一个存储周期。

5.通道的功能是:①_______,②______。按通道的工作方式分,通道有______通道、______通道两种类型。

答:①执行通道指令,组织外围设备和内存进行数据传输

②实现CPU内部数据处理与I/O设备的平行工作;选择、多路。

6.在图8-9中,当CPU对设备B的中断请求进行服务时,如设备A提出请求,CPU能够响应吗?为什么?如果设备B一提出请求总能立即得到服务,问怎样调整才能满足此要求?


图8-9

答:(1)能响应。

(2)因为设备A和设备B通过链式查询方式连接,设备A的优先级比设备B高,对于多级中断,当CPU对设备B的中断请求进行服务时,如果设备A提出请求,CPU会给予响应。

(3)若要设备B总能立即得到服务,可将设备B从第二级取出来,单独放在第三级上,使第三级的优先级最高,即令IM3=0。

7.在图8-9中,假定CPU取指并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为t1,保护现场需t2,恢复现场需t3,中断周期需t4,每个设备的设备服务时间为tA,tB,…,tG。试计算只有设备A,D,G时的系统中断饱和时间。

答:依次处理设备A、设备D、设备G的时间为:

T1=t1+t2+t3+t4+tA

T2=t1+t2+t3+t4+tD

T3=t1+t2+t3+t4+tG

总时间为T=T1+T2+T3=3×(t1+t2+t3+t4)+tA+tD+tG。

8.设某机有5级中断:L0,L1,L2,L3,L4,其中断响应优先次序为:L0最高,L1次之,L4最低。

现在要求将中断处理次序改为L1→L3→L0→L1→L2,试问:

(1)下表中各级中断处理程序的各中断级屏蔽值如何设置(每级对应一位,该位为“0”表示允许中断,该位为“1”表示中断屏蔽)?